创新引领发展——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如火如荼
《十三五规划纲要》指出: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”在各方面的创新中,科技创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,需要以基础科研平台为依托,其核心就是各种大科学装置。
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,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,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。其典型特点有:科学意义重大;多学科交叉,技术综合性强;是新技术的源头和高新产业的摇篮;需要大量非标设备,依赖专业公司支持。
根据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预计到2020年,我国投入运行和在建设施总量55个左右,基本覆盖重点学科领域和事关科技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。通过设施建设,衍生出一批新技术、新工艺和新装备,催生出一批颠覆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。并通过设施高效运行,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,突破一批创新发展的瓶颈性科技难题。同时致力于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使其成为原始创新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源头,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础平台。
大科学装置是科学仪器研制创新的重要桥头堡,是多学科融合交流的据点。大科学装置中仪器国产化的意义主要包括如下两点: 1. 在大装置上进行自主仪器研制,可更好地服务大装置建设和运行;2. 用于大科学装置的仪器设备代表了当代前沿仪器技术,其研发和产业化可发挥大科学装置仪器人才培养高地作用,并可成为辐射其他科学仪器创新的重要源头。
创谱仪器(安徽创谱仪器科技有限公司)于2017年成立,围绕大科学装置的定制化需求,专业从事非标光谱检测设备的开发。我们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科学仪器,一方面能够帮助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削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,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前沿技术积累,加快大科学装置配套设备产业化进程。
附:结合十三五规划,我国已建成、新增和规划中(部分已启动)的大科学装置统计如下,仅供参考:
序号 | 大科学装置名称 | 备注 |
1 | `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|
已建成 |
2 |
兰州重离子加速 |
已建成 |
3 |
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 |
已建成 |
4 |
遥感卫星地面站 |
已建成 |
5 |
短波与长波授时系统 |
已建成 |
6 |
上海“神光”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 |
已建成 |
7 |
合肥HT-6M受控热核反应装置 |
已建成 |
8 |
H1-13串列式静电加速器 |
已建成 |
9 |
2.16米光学望远镜 |
已建成 |
10 |
合肥环流器HL-1装置 |
已建成 |
11 |
太阳磁场望远镜 |
已建成 |
12 |
北京5兆瓦核核供热试验堆 |
已建成 |
13 |
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|
已建成 |
14 |
合肥HT-7托卡马克 |
已建成 |
15 |
合肥EAST托卡马克 |
已建成 |
16 |
北京遥感飞机 |
已建成 |
17 |
上海神光II装置 |
已建成 |
18 |
宁波种质资源库 |
已建成 |
19 |
子午工程 |
已建成 |
20 |
合肥稳态强磁场 |
已建成 |
21 |
贵州FAST望远镜 |
已建成 |
22 |
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|
已建成 |
23 |
海底科学观测网 |
新增 |
24 |
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|
新增 |
25 |
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|
新增 |
26 |
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|
新增 |
27 |
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 |
新增 |
28 |
中国南极天文台 |
新增 |
29 |
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|
新增 |
30 |
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|
新增 |
31 |
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 |
新增 |
32 |
转化医学研究设施 |
新增 |
33 |
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|
新增 |
34 |
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|
新增 |
35 |
大型低速风洞 |
新增 |
36 |
上海光源线站工程 |
新增 |
37 |
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 |
新增 |
38 |
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 |
新增 |
39 |
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(子午工程二期) |
规划优先 |
40 |
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 |
规划优先 |
41 |
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 |
规划优先 |
42 |
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 |
规划优先 |
43 |
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|
规划优先 |
44 |
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|
规划优先 |
45 |
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|
规划优先 |
46 |
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|
规划优先 |
47 |
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|
规划优先 |
48 |
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|
规划优先 |
49 |
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 |
规划后备 |
50 |
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网络 |
规划后备 |
51 |
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 |
规划后备 |
52 |
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 |
规划后备 |
53 |
大气环境模拟系统 |
规划后备 |